常年期第廿八主日(甲年读经)
读经一:依廿五6﹣10
答唱:咏23
读经二:斐四12﹣14,19﹣20
福音:玛廿二1﹣14
在人类社会中,嫁娶毫无疑问是值得办的喜事,乃社区、亲戚、朋友之间欢乐聚首的好机会。自古至今,庆祝这件人生大事的方式,皆是设宴款待宾客,以享用美酒佳肴来表达其重大意义。跟我们中国人一样,以色列民必会隆重其事,故此以婚宴作背景场合的圣经故事便不少。可想而知,若望福音中加纳婚宴出现的突发状况,实在是很丢脸和失措的。幸好耶稣施奇迹把水变成酒,解救了主人家的一次面子危机,同时也让这么值得尽兴的场合,得以圆满举行,不致变成烂摊子。
至于玛窦福音里那些与婚宴有关的比喻,都出现在耶稣靠近受难之前夕,身在耶路撒冷时所讲的,尽是肺腑之言、认真的忠告。因为他关心到我们终极的归宿,他来正是为带给世界这个喜讯,和提供生命的希望与方向。初期教会及福音作者见证了耶稣的死而复活和升天以后,在圣神默感下,便更理解婚宴图象的象征意义,因而乐于把充满训导意义的比喻编辑进去。
这个寓意深远的「婚宴比喻」,唯独记载于玛窦福音。路加福音中相近的版本只说「有一个人设了盛宴」(路十四16),而玛窦福音却强调那是「一个国王,为自己的儿子办婚宴。」(玛廿二2)这样无论是人物和场合的设定,皆隆重得多,故事产生的张力亦更强。获邀出席国家级之喜宴,本是极高荣誉,求之不得的事。可是这回发生了的状况,却竟不是不请自来的无礼,而是请而不来的不恭。
天主子民 人人获邀
当然,分别亦在于这次盛宴的名堂;它不只是为吃喝玩乐,品尝珍馐百味而已。婚宴的重点乃婚姻,而非饮宴。其实在婚宴的比喻里,正暗示着「神婚」这个密契性(mystical)的主题。神婚就是庆祝神人之间爱的缔结,由雅威上主与子民建立的盟约,进展至基督与教会的亲密关系。君王亲自打点好一切,在他的圣山上(依廿五)筵开无限桌席,并广发请柬,乐于分享共赏。其神妙之处在于出席者不独在凑热闹、戥高兴。那份以为是在分享别人的喜悦,也是属于自己的,因为自己有份作婚礼的主角新娘,与国王的儿子,即天主圣子基督,永远沐浴在天国的爱河之中。
这段神婚誓要举行。于是天父再三提醒,大日子即将来临。获得邀请的宾客,原先乃上主在旧约中之选民。婚宴比喻所添加的喜讯,是他们甚至不用付出任何辛劳的代价,好像在葡萄园内受聘当工人一样。作为天主的子民,他们没有一个是不被邀请的宾客。只可惜他们或是不甘愿出席,或是没放在心上。参加岂不是等于要牺牲其他活动?处于满不在乎态度之余,他们还抗拒、仇视与残害所有的使者,为的只是嫌弃邀请,刻意要缺席婚宴。
拒上主于千里? 自食其果
我们照样借古喻今,不妨又自问一下,有没有真正懂得关心照顾自己的灵魂和得救?我们容易着紧世俗的事务,辛苦经营,安排周全。在有限的时间与能力下,识得取舍和处理优次,并且响应得体。可是在灵性事务上,却会否偏向疏于照料,任其松懈杂乱、空洞拖延?教父却清楚告诉我们:「但凡听到灵性事务之召唤,其迫切性必定盖过任何俗务,要求我们优先处理。」(圣金口若望玛窦福音廿二章释义)
拒上主于千里之外,得来的报应实在是自食其果。有些圣经学者认为,比喻中描述到国王的反应时,可说是在预告,也可说是在诠释他们拒绝接受耶稣,甚至把他杀害所承受的恶果。他们还继续迫害初期教会,致使斯德望、雅各伯等遇害。公元七〇年,罗马帝国军队一举扫荡以民,焚毁耶路撒冷及圣殿;那已是熙雍圣城第二次遭逢浩劫。圣史玛窦欲向当时再度颠沛流离的以民后裔训示,并强调莫再不识抬举。他们「选民」的资格,早已从耶稣公开生活时,有突破性的发展,包揽外邦人,即所有的人。
赴宴尊重场合 穿上洁白的基督
外邦人本是来自五湖四海,走向四面八方的各路人马。由于天父吩咐仆人「到各路口去,凡是你们所遇到的,都请来赴婚宴」(玛廿二9),这些人便在无意中遇上了神圣的邀请。没有资格需符合,只要首肯愿意,便无条件欢迎加入这个混合的宾客团体。国王慷慨地款待任何的路人;天父因他的慈爱号召万民齐集其中。先知早已预言:「因为上主的手,停留在这山上。」(依廿五10)我们既可放心,不会没有预留位置;同时亦要警醒,光荣不是应份的,更不要误会天主在勉强我们,终日在讨价还价。
婚宴比喻里最后一小段,情节虽浅白,但意义颇深远;倘若说只是补充,会低估了它对我们信仰生活的重大提醒。参与隆重盛会,当然不能掉以轻心,应该脱去身上污秽的衣服(罪过),穿上华丽的礼服(匝三4)。原来当时举办婚宴有个习俗,就是主人家会提供宾客礼服。那件白色亚麻布的衣裳,代表着纯洁和神圣的爱情。没把它穿上赴宴,实在是极为无礼,不懂大体,甚至无心送上祝福。
能够被召又被选(玛廿二14),除了愿意赴宴,还得尊重场合,满怀诚意地参与。为我们来说,这件洁白的礼服就是基督,穿上它就是穿上他的虔敬和义德。如果我们在灵魂上只继续不修边幅,不认真不庄重––虽然前往领圣体或圣事,却没先准备好自己;祈祷,又不发信德;有着教友的名份,但仍不愿宽恕不愿爱。这种态度正显示我们的灵魂没有穿好天主提供的服装。
那么当天父质询时,我们确实哑口无言,找不着借口,盖因当下自己的样子成为控诉最大的证据。
•李达修神父为香港大屿山圣母神乐院隐修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