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节(甲年读经)
读经一:依二1﹣5
答唱:咏98
读经二:罗十9﹣18
福音:玛廿八16﹣20
自一九二六年以来,普世教会向应教宗庇护十一世的呼吁,为着同心合意肩负传播福音的使命,每年十月最后第二个主日庆祝传教节。
此节日可更贴切地称之为世界使命主日(World Mission Sunday),因为受洗成为基督徒,便接受同一的使命及派遣,目的不只是为了教会的扩张,使其规模庞大,那只是福传指标之一而已。这项神圣使命的重要精神,在于呼唤每一个皈依基督的信徒,首先继续接受已经相信的福音,不要半途而废。并且在互相砥砺下,继续努力把福音信息化成生活内涵,透过日常与世界的接触传递出去。就是简单的爱,真掣的情,踏实的生命,稳存的希望。天主的计划绝对不是打造政治的版图;建国设军并不能保障每一个人民平安,及活出人的尊严与自由。天国心灵的福利却是无尽的,信仰带来的安憩时常可送达心里。
时移世易,传扬福音的气势不再因古旧的世界观而存有侵略性,不带着强烈的优越感去开化认为缺乏文明的「可怜人」。强行改变他人的生活文化和洗脑式地灌输教条,并不再能传扬福音。狭隘把信仰表达方式固定在一个时空及自定的框架上,可能只是在防守着一个愈来愈僵硬的宗教圈子。信仰却是灵活的,经时代考验的传统,于圣神光照下充满生机。不断更新的教会训导响应着时代的征兆,指引我们在当时当地履行福传使命的心态。当今世代的人崇尚自由的抉择,亦抗拒那种强硬的方式。高压和硬销的弊端是一旦传道人员没有身体力行,甚至被发现犯下缺失,就更如自打咀巴,动摇求道人士的信心,导致他们否定在心中基督福音的价值。我们要宣传的不是这个教会本身有多行,或是信主以后自己多么完美;需要的行动却是诚意地分享信仰所赋予的人生意义,并带出天主的真不在于人的优劣。正是人的乏善足陈,更显出天主的伟大,尤其在我们不足之处,流露他的慈善与仁爱。
没有完整的爱 也不用留在遗憾囚室
没有几个人能自小便得到完整的爱。但缺不一定只会成憾。被困在遗憾的囚室内,往往觉得是命运安排得不够均匀。别人有的为甚么偏自己没有;家境是别人的美满,际遇是别人的顺遂。一位生命勇士却以福音精神,在珍惜生命及相信亲爱之中作响应。这位五十来岁曾经因奸成孕的女士,能够大量地宽恕毁她一生的人,还说她比较幸运,因为得到一个女儿,现在还添了两个可爱的外孙。她反而怜悯那个向她施暴的男人,因为他完全不知道此事,亦没法享受这个家庭。
还有很多细腻地演绎着藏有福音精神的人间小故事。一位中年男士带着他的父亲到餐厅吃饭。只见打扮整齐的老人,其实已不太能控制自己的动作;食物掉到四周,衣物都给弄脏了。儿子却若无其事,完全没有表现出任何尴尬,还轻松地替老父擦嘴角,再带进卫生间清理。这位男士为在场的人上了一课:当真诚自然地因爱而做出一般人不会做的事情,原来会把生命的无奈扭转,从而看见光明与希望。至于有关患严重自闭症的青年和他爸爸的温情互动,与及唐氏综合症女儿亲吻妈妈的温馨画面…不要只以为他们多么不幸,需要支持及代祷;他们正向世界大力宣告爱的福音。在网络通行的时代,天主的道就是这样经常见证于上传的生命故事里,借着分享能推动「信起来」。
满布残缺的世界 找出圣神的空间
天主一直在满布残缺的世界上,找出圣神的空间,让美好的事情能够继续发生,恩宠可以如他所愿实现。纵然意外的打击使我们意志消沉,所造成的阴影笼罩着我们,如同堕进绝望和死影下;但又怕踏出脚步,在畏惧退缩中唯恐再度受伤。此时,借着别人勇敢和励志的故事,圣神悄悄向我们展现希望与生机。信仰天主包括接受世界的不完美,正因如此,基督的福音告诉我们,世界需要天主的救援和圣化,迈向永恒的天乡。
世上每一个人都有这份潜在的能力,经过别人的提点,透过接触天主临在世上的痕迹而认识他、相信他。信仰天主的过程,就是从自己追求的东西,逐渐转向追求天主的东西,继而再由追求天主的东西,再转向追求天主。降服于天主的爱,是一种释放。灵魂向他点头,愿意更彻底地信任他。然后,天主的圣言会听,天主的圣意会从。不是没得选择,不是无法反抗。只因在信和爱中建立的身份内,福音成为动力,使听从形成一种希望的态度。
什么是福音态度?
福音的生活态度本来已经满布人间。亲子互爱就是福音态度。牺牲自己成全他人,也是。宽容亦是福音态度。爱的教育,也是。能谦虚中自信是福音态度。知己交心,也是。看破红尘是福音态度,步入红尘也是。还有:懂得欣赏是福音态度,容易满足是福音态度,放下过去是福音态度,勇敢向前是福音态度,诚实面对是福音态度,安于有限是福音态度,选择正向是福音态度,轻松坦然是福音态度。
耶稣在世一生都以上述的生活态度,亲身示范美好的音讯(g o o d news);他整个救赎功程的表现皆是福音,尤其在面对受难时的精神和态度。我们传教不仅是陈述耶稣的生平,和他死而复活事件的经过,更重要的是传递出基督更全面的真实性。这样他的名号才更为当今世人有意义,他的福音才更会引起和应。
•李达修神父为香港大屿山圣母神乐院隐修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