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年常年期第廿八主日
相信在今天的福音选读中,大家最记得的,大概是这一句:「一只骆驼穿过针孔,比一个有钱人进天主之国还容易呢!」。因此,骤眼看来,耶稣把「有钱」和「天主之国」对立起来?但,耶稣意真在此?更重要的是,耶稣真的意只在此?
福音选读的开始,是有个人跪在耶稣面前,问他:「我要做甚么才能获得永生呢?」。某程度上,这是每个人都会问的问题:「我要做甚么才可一直好好活下去?」或「我要怎样做才可一直走在对的路上,不会落入困死的局面?」。
要走在对的路,当然首先就是不要走错了路。所以,耶稣马上提到一系列的诫命:「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供,不可欺诈,应孝敬你的父母」。简单来说,就是「十诫」。在守诫命方面,这位求教之人是无可指摘的。他回答耶稣说:「这一切我自幼便已遵守了」。听毕,耶稣很是欢喜。既然他已经顺利掌握这第一个层次,耶稣自然希望他更进一步。
显然,耶稣认为,要好好活出人生,单单守法,既使连小恶也没有犯,仍不足够。他对求教之人说:「你还缺少一件事,你回去把你所有的一切变卖,并施舍给穷人,你便会积宝于天;然后来跟随我」。这一步,他跨不出:「他一听这话,就面带愁容,忧伤而去」。他为何功亏一篑呢?《谷》同样借旁述作出解答:「因为他有很多财产」。
《谷》作者明显地认为,舍不得自己的财产,是这位富人不愿跟随耶稣的最主要理由。这很可能是正确的。但至少还有一个可能性,是因为耶稣的要求与他自小所学的犹太传统完全相反,以至他接受不了(或以此为借口来说服自己不接受)。理由有两点。
理由一)富人在听完耶稣要求之后的反应,先是(原文)「stugnazō」,《澳门主日弥撒》和《思高》都译作「面带愁容」,其实这动词也有「惊骇」(则27:35;28:19;32:10;《思高》译;下同),又可指暴风雨之前的天昏地暗(见玛16:3)。富人接着的反应是「lupeō」,《澳门》和《思高》都译作「忧伤」,但其实这动词也有「大怒」(如见创4:5;撒上29:4)或「受苦」(伯前1:6)又或「心乱」(罗14:15)。换言之,富人的反应,除了「面带愁容,忧伤而去」之外,也有可能是「面带惊骇,大怒/心乱而去」。
后者的解读之所以有可能,是因为耶稣所说的几乎完全违反犹太传统。按犹太传统,拥有财富,乃上主的祝福。财富愈多,代表所得到的祝福愈多。举数例:「使人致富的,是上主的祝福;营营的辛劳,却寸金不增」(箴10:22);「上主使人穷,也使人富」(撒上2:7);「只要你谨守上主你的天主的诫命[……]上主必使你满享幸福:儿女众多,牲畜繁殖,地产丰富」(申28:9-11)。这些《旧约》中的句子,就字面看来,都带有:财富最终不在于人自己劳碌工作了多少,而在于上主的祝福。由此,犹太(民间)传统倒果为因,认为凡是(甚或:只是)有财富的,都得到天主的祝福。可是,现在,耶稣却说,得到「永生」——上主所能赐予的至高无上的祝福——的不二法门,竟然是舍弃他所有财富!虽说舍不得富裕的生活大概是富人放弃追随耶稣的主因,但耶稣的教导对当时的犹太人的刺耳程度,并不容小觑。
理由二)门徒们的反应。在富人离开后,耶稣就此事作结:「富人多么难进天主之国啊!」。门徒们听到耶稣此句的反应是:「很感惊讶」。耶稣接着说:「一只骆驼穿过针孔,比一个有钱人进天主之国还容易呢!」。门徒们此时的反应是:「更感惊讶」,以致「他们彼此说:『这样,谁还能得救呢?』」。很明显,他们一直以为有财富,就是得救的象征。也许这就是为甚么,门徒们一直暗里希望自己在耶稣光荣【他们以为是复国】时居首位,坐御座左右。
回过头来,今天福音选读的信息何在?是要每个基督徒都把自己的储蓄财富都变卖净尽,然后一穷二白的过活吗?也许未必。在耶稣的『名句』之前,他还说了一句话:「信靠钱财的人多么难进天主之国啊!」。换言之,这里的关键,或者最终不在「钱财」,而在「信靠」二字。
无论是基于纯粹享乐的考虑,还是因为其犹太传统背景,他把自己人生的依扙,全部押在他的「财富」身上,或更好说,押在他自己的努力、付出、作为、成就之上;不论是工作劳碌,还是对宗教法律的恪守。言则,他最终信靠的,是自己,而不是上主。
人天生渴望自己的生命能够迈向无限。那么,要信靠的,就唯有是生命之源本尊,而不是那只在活出生命的我自己。要让自我进入永生,就先要死于自我。要得到自我生命的圆满,就先要放下自己,当然也更要放得下所有束缚着自己的事物,包括金钱。
遵守礼法,固然重要。但天主的祝福,更着眼于我们有否牺牲自己来关怀那些得不到关怀的弱势中人。我们对其他人——其他天主的肖像——大方,天主断不会待薄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