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年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先知」一词,大概会令人望文生义,以为他们就是能够「未卜先知」或「预先知道未来」的人。然而,圣经中的先知,他们当中有些也许能够指出人或事的结局,但他们的本质,绝不在于「预知未来」。言则,先知者,何许人也?
让我们先从今天的读经一来了解「先知」在旧约时代的发展。位于北国以色列的祭祀场所贝特耳的司祭阿玛责雅在把亚毛斯赶走的话中,有此一句:「你走吧!退到犹太区去!在那里觅食……」。可见早在主前第八世纪后期,以色列——犹太宗教传统中不少「先知」是以「揾食」为目的。
既然「先知」已成为职业,自然有「入行」的门路。且看亚毛斯如何回答阿玛责雅:「我本来就不是先知,也不是先知的弟子」。旧约时代,如果一个人自己想成为先知,他就要拜一位先知为师。虽然在圣经中所记载的(上主亲自召选的)先知人物大都独来独往,但从隐藏旧约中的蛛丝马迹可见,以先知为业者大都群居生活(如见撒上10:5;列上18:4;)。不同地方的先知各自组成不同门第派别(见列下2:12-18)。他们广纳门生(列下4:38-44),甚至成了为君主在军事等事情上出谋献策的「宫廷先知」(court prophet;如见列上22:6)。
本来,为别人的事花了时间寻求上主的意思,收取酬劳以糊口养家,实在未可厚非。问题是,如果「先知」职份成了赚钱的工具,那么不能避免的情况就是,「先知」从业员为了讨金主的欢心而只讲金主喜欢听的话,反而没有传达上主的旨意。这就是后来的耶肋米亚先知所面对的境况。
没错,犹太信仰传统在自行反思以及圣神默感之后,明白到先知的本质,是受上主派遣到他子民中间宣讲上主的话。还记得上主日的读经一吗?上主在差遣厄则克尔先知时,如此对他说:「我派遣你到他们那里,向他们说:吾主上主这样说:……」。先知是要说上主要他说的话。这才是先知的本质:被上主派遣去向他的子民宣讲上主要他讲的话的人。
上主接着对厄则克尔说:「他们或是听,或是不听,终究要承认在他们中有一位先知」(参则2:5)。我们必须宣讲上主的话,但接受与否,上主让聆听宣讲的人自行决定,我们不必也不可强迫别人接受。他们的决定,最终是由上主审断,他们自己要自上主负责。这似乎也呼应了耶稣在今天福音选读中对十二门徒说的话:「若有地方不接待你们,或不听从你们,你们离开时,要拂去你们的尘土,『εἰςμαρτύριοναὐτοῖς』」。末句我刻意用原文,教会传统的拉丁译本也准确:「in testimonium illis」。这句直译的意思是(英):「against a(/the)testimony for/to them」。言下之意,拂尘动作的意义有如向上主—最后审断者—作供:我们已向他们宣讲了,只是他们不接受;他们不能够以没有人向他们宣讲作为不信的抗辩理由。
耶稣的门徒,既然本质上就是要宣讲,那么,到底要宣讲甚么?《谷》在写下耶稣这次派遣门徒时,并没有记录耶稣要他们去宣讲的内容。反而,耶稣把他们两个为一组的派遣出去。当中也许有其实际作用,如互相照顾等。但最重要的意义,见诸犹太人当时的一种习俗规定:证词必须有二人申明,才可作实。的确,他们所宣讲的,就是为耶稣所作的证词。从《谷》总结门徒们的行动来看,他们所宣讲的,很可能就是耶稣在《谷》中所讲的第一句话:「时期已满,天主的国临近了,你们悔改,信从福音罢!」
天主的国到底是怎样的呢?《致厄弗所人书》纪录了教会初期就这议题十分精辟的神学反思:「按照〔天主〕的措施,时期一满,就使上天下地的一切,重归于基督」。而因着我们的基督徒身份,「在基督内,我们也成为〔这国度〕的承继人」。然而,我们既也有象征着上主临在人间的使命,我们如何让世人感受到天主国度为何物呢?
这一点可从耶稣在派遣门徒时的嘱咐中看得到。耶稣要他们只穿戴最基本的装束,毋须「士啤」(备用衣物),更不要带钱。到访别人家中,便接受人家的款待。当然,我们在今天的社会中无法搬字过纸地执行,但背后的精神是,门徒们不应被物质需要的担忧所困扰。他们既然花费时间精力,甚至投身于把圣言带给每个人的事业上,让每个人都更了解上主的说话,那么聆听者也自当让宣讲者无须分心于筹措盘缠。
此外,宣讲也在人的生活中有实际果效。聆听了圣言的人,应有把邪恶、不义、散播仇恨的事物驱除的心,应献身支持帮助跌倒受伤的人痊愈的事工。梵二教导我们,教友也肩负基督的先知职份(《教会宪章35》),让我们广传「真理的话」,使万民都刻上圣神的印记,归于基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