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年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今天礼仪为我们所选的三篇读经,牵涉到的主题不少,而且相当重要。譬如先知的本质、身份、便命与作用;信德与天主作为之间的关系等。但有一个主题,是贯穿三篇读经以及答唱咏的,这也见于我为本文所选的标题。
本文标题的「无心」,是取自宋代诗人徐庭筠的七言《咏》:「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徐氏借咏竹劝勉,纵使攀到高处,人仍应虚心谦卑。没错,今天礼仪四篇读经(包括圣咏)共有的元素,是对骄傲的反思,当中包括对天主的、以及对其他人的自高自大。
有一种自高自大是时常形之于外的,类似恃宠生骄的情况。他们看不起地位、财富、学识、圈子、职阶甚至论资排辈不如自己的人。他们有时会刻意摆架子,更严重的人会摆了架子却不自知。他们会刻意甚或不自觉地在待人接物时没有为他人着想,没有尊重对方,没有体谅对方的感受,有时甚至刁难别人。
另一种自高自大,并不时常形于外的,只有在共事时才会显现出来。他们会依恃自己的职阶、地位、学识、财富而刚愎自用,以为自己所想的就是正确的,毋须兼听不同意见的人,毋须考虑当下处境情况。出错以后却仿佛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事的样子。
上述两种自高自大,无需多讲,是对教会——基督奥体——的成长毫无帮助的。在读经二中,保禄提到上主并没如他所愿,替他拔除撒殚的使者施加于他身上的那根刺,目的是「为了使〔他〕不至自高自大」。这自高自大,指的有可能是这两种形于外的,在与人交往时便会有意无意展现出来的态度。
然而,又不一定只有那些有地位、财富、学识等等的人才会自高自大。今天福音选读让我们听到按《谷》所载耶稣第二次回乡时所发生的事,就是最佳例证。耶稣回到纳匝纳,安息日时在自己家乡的会堂发言教导。群众的反应分两个步骤。他们一开始在听到耶稣的说话时,「就惊讶」了。这惊讶是出于他们发现到,他们其实并未真正认识这位他们从小看着长大的耶稣:「他这一切从何而来?他获得的是哪种智慧?他手所行的又是甚么奇能?」。面对着这份突然而来的陌生感,群众心里顿生反感:「他不就是木匠吗?不就是玛利亚的儿子,雅各伯、若瑟、犹太和西满的兄弟吗?他的姊妹不也是在我们中间吗?」。最后,《谷》如此总结耶稣家乡同胞的想法:「他们便看不起他」。
乍看之下,这情况令人费解。自己的家乡出了个名声响当当的人物,而且按《谷》所载,群众是并没有质疑耶稣教导的智慧、耶稣行奇事的事实。耶稣的同乡不单只没有以他为荣,反而「看不起他」(《思高》译:「他们便对他起了反感」;原文:「καὶἐσκανδαλίζοντοἐναὐτῷ.」;参拉:「et scandalizabantur in illo」;及葡:「E isto parecia-lhes escandaloso.」)。背后因由,究竟为何?
他们的反应,可以分成两个层次来看。一方面,他们接受不了自己的同乡,他们曾经识于微时的、曾经聘请他当木匠的、儿时一同学习梅瑟律法的耶稣,现在成了这个如此有权威的人物,甚至自己都要听他的教导。可以说,纳匝肋的群众自己也内化了,也认同了坊间对自己乡镇的看法:「从纳匝肋还能出甚么好东西?!」。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也许不自觉地)抗拒天主出乎他们常理的做法。他们也许在想,既然人人都说纳匝肋出不了好东西,既然我们眼中的耶稣不过是那谁谁谁的儿子,不过是我们木匠中的一个,不过是那谁谁谁的兄弟,那么,天主便不可能使他成为与我们不同的人,这样的人便不可能是默西亚。这样以自己的想法来猜度,来局限天主的作为,其实才是最严重的自高自大。
即使在亲自召叫厄则克尔先知时,上主也直呼他为「人子」,希伯来原文作:ben-ʾādām。直译是:「亚当之子」。其实在希伯来文中,亚当(adam)既是专用名词—原祖父亲的名字,也是普通名词,即「人」的意思。但更重要的是,「亚当」一字,很可能是来自「泥土」(ʾădāmāh)。上主在提醒厄则克尔,尽管他的临在就代表上主的临在,但他不过也与他的同胞以及其他所有人一样,是出自「泥土」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基督徒都只能自卑地生活。非也。保禄就是我们十分好的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