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平的两边,分开放置“怀念”与“回馈”,能平衡吗?
冒着摄氏卅六度的燠热天气,在台北市搭上公共汽车,前往“耶稣圣婴方济修女会”的圣嘉兰初学院,不是去探访修女,而是去探视七月十五日开始的“中国天主教大专同学会”第廿六届干研营实况。
公车平稳地上山,沿途碧绿景色对老人为主、每日来往已习以为常的乘客,似乎难以吸引,对我这位偶而上山难得呼吸新鲜空气的“二战后婴儿潮出生”老人,却容易引发回忆往日情怀。
半世纪前,在周末或是暑寒假期,在阳明山的基督教福音园,在淡水的圣本笃退省中心,还有辅大和圣心女中的学生宿舍,福隆海滩活动中心,一群群年轻的天主教大专青年都留下难忘的敬爱天主活动。
公车到达后,老友康念慈老师开车载着大专同学会总辅导冯允文神父来迎接,很是感动。冯神父就是如此体贴感人。
回想台湾还在戒严时期,大专校际间公开活动大都被禁止,天主教跨校的宗教活动在教堂或校外举行,未受到禁令影响。摊开破旧的《台北总教区民国六十年大专同学会手册》,竟有高达廿四个分会,会员逾五千人,有每位同学的通讯资料,方便大家联络。
那个年代的大专学子,正是婴儿潮长大的青年人,也是台湾经济开始创造欣欣向荣的新时代宠儿。虽然财务欠佳,大家求真心切的渴望,相当踊跃地参加活动。
当时公益活动还未流行,所以大专同学会活动的新潮、神奇和开放特色,很吸引年轻人参加,也促成很多主内佳偶。
正当陷入回忆思潮,轿车停住了。我们走进正在讲课的教室,约四十人专心聆听。人数不多,不感惊愕,跟过去几年差不多。
今年“营精神”是“牧羊人之旅──我拥抱你的羊”,效法伯多禄宗徒的好牧羊人。讲师是毕业十多年的陈思宏学长,主讲“基督徒的使命与生活整合工作坊”,除讲述昔日参与大专同学会的宝贵经验,也深入地告诉学弟妹们基督徒的重任,尤其是担任大专同学会的干部,更能体会基督爱的真谛。
一整天里,室内时有笑声响起。室外的热气没使同学昏昏欲睡,反而聚精会神地参与。
剩下两天由旧成员江彧璇,林育珊和夏文昱,以及耶稣孝女会吴雯菁修女等主持“基督徒工作坊”。最后半天,由同会张起凤修女主持避静。学长们回锅来担任讲师,既不会凭空乱吹,也可自神长和学长接棒。
“回馈”经常是被教友忽略的现象。
天主教大专同学在就学时期,接受了不少神长的灵修培育,或是参与了服务性宗教团体活动,学会待人处事,领导统御本能,更重要是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
随着完成学业,进入职场奋斗,接着成家立业,忙得昏头转向,即使教堂在邻近,也不认识神长,没有熟识的教友,只好对着教堂屋顶的十字架“望梅止渴”。但是也有不少同学幸运地在毕业后,加入成人灵修社团,热心地在本堂服务,成为传协会主干。
可是,若去反省自己的信仰培育在何处获得?还会记起在大专同学会时期吸取的“信仰营养剂”吗?
大专同学会最近二十多年来,遭到无情的社会变迁打击,解严使社会开放呈现过度自由化,经济繁荣导致社会世俗化向钱看,科技快速变化迫使人情冷淡,对离婚堕胎的开放使家庭很快破碎。加上少子化造成人口急速减少,各校的天主教大专同学会,一家家地停摆。
当然,台湾教会修道圣召人数跟不上神长安息人数,发生教堂找不到神父派驻的窘境,各校里的大专同学会在没有神长下,很快地减少了不少分会。
如今,大专同学会总会辅导神师仍是八十一岁高龄的耶稣会冯允文神父,他从台北调至南部高雄,再转到台中市,超过半世纪陪伴过成千上万的大专青年。
他默默地说:大专同学会是非常“穷”的团体,没有神长愿接,他只有一年过了再一年地奉行主旨。十年来担任副总辅导的康老师自中正预校退休后,就来协助他上山下海。她说:“经费实在有限,只好每次干研营都要找人赞助不足的费用。”
望着室内和室外风景,怀念着历届参加过的大专同学会干部,如今在何处?事业有成了吗?成家立业了吗?还有跟我一般,在半世纪前参加过当年大专同学会夏令营的学长们也许退休了,可以回馈青年时受惠甚多的大专同学会吗?
__________
撰文:郭芳贽,天亚社台湾地区特派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