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本位

教会历史中地方教会意义的演变

时间:2008-01-03  来源:神学论集  作者:邹笔光 点击:

     I 地方教会的意义
“教会”一词,指由基督而来的团体。这名词,按希腊原文的本义,是指“集会”而言。但这并不是临时的集会,而是固定性的团体组织。圣保禄宗徒指出“教会”一词,含有四种意义∶
1. 信友的集会
2. 信友的团结
3. 教会是基督常临在世界的证据
4. 在天国,教会是基督所救赎诸圣的团体
在任何地方,只要有基督徒,就有一个“团体”,一个“教会”。原则上,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教会,但每一个城市只有一个教会。这是与犹太人教会堂团体的异点,按照他们的作法,在同一座城市内,可有很多会堂。公元一世纪时,在罗马一地,就已有十三座犹太会堂。
教会既是信友的团体,就生存在信友身上,信者散布各地,于是有地方教会的产生。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议案中将地方教会指为本堂区、教区,或一群联合组织。所以个别教会和地方教会可以互用。在我国来说,“地方教会”一词乃指我国所有的教区共同组成的中国主教团,即是整个中国教会。
为了建设地方教会,教会中国化,我在这里特别注重教会历史上地方教会的意义演变,使我国教会以历史为借镜,作为参考。

II教会初期的地方教会  
甲∶教难时代的地方教会
教难时代地方教会的发展很是困难。从尼罗皇帝至戴克里先为止,约两百五十年左右。地方教会之所以能立足,全靠教长和信友的努力。今举出七个主要的地方教会∶
1.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城不只是犹太教的中心,更是天主教的摇篮。十二宗徒所组织的地方教会的确与犹太人的大有分别。他们不属于社会的领导阶级,也与司祭长和长老们的不同。在缙绅对他们表示好感的,简直寥若晨星,他们大部份是平民。
什幺力量把这团体的份子团结成一体呢?这股力量确实强大。因为它无需求助于任何外界的约束,居然能维持如此严密的联系。为什幺他们要在耶路撒冷集合呢?
“默西亚已到我们中间”便是答复,这句话是他们信仰的中心。当时一个犹太信徒,一提到默西亚的来临,便会感到无限的爱情和敬礼。
这些人坚信纳匝肋的耶稣就是默西亚∶三个精神证据--圣体圣事、耶稣复活和圣神降临。尤其圣神降临是最有决定性的证据。从那时候起,这些信徒所组织的,已不是一个单纯友谊性的团体,而是一个兼含本性超性双重性的团体。所以自圣神降临开始,信徒们的信仰坚定,而且带有向外发展、征服世界性质的团体。
伯多禄第一次当众表示了他的信仰,他对默西亚--耶稣有不可动摇的信仰。因此耶路撒冷地方教会以这种思想为重点,而感觉到有宣传基督的必要,于是向各处传扬福音。
2.叙利亚的安提约基
安提约基是非犹太地的一个重要地方教会。该城犹太人侨民很多。据史家若瑟夫的报导,城中有五万犹太人,等于全城人口六分之一。
在这地教会里,分两种教友,一是说犹太话的信徒,其它是说希腊话的教徒,他们保持着友好的关系。犹太人归化的理佃是因为他们找到了默西亚──耶稣。而希腊人归化的理由是因为他们认识了真神。所以这两种教从信耶稣的角度是不,同的。因此圣路加称这些人为基督徒,因为他们自称为耶稣的门徒。
3.小亚细亚的厄弗所
这地方教会的人对信仰基督有两个基本因素∶若翰洗礼与基督洗礼的区别,及由于信仰阿尔忒米神而归化圣教,厄弗所人已有对神的观念,但不知名那位是真神,这如同安提约基的希腊人一样。所以当保禄宗徒给他们解释时,他们诚信不疑了。
4.埃及的亚历山大
这地方教会的信仰也可说是由耶路撒冷来的,该城的犹民并不多。但在信仰方面,却不逊于安提约基和耶路撒冷。教会方面出了不少贤士,如圣济利禄和圣亚纳大削。埃及人对神的看法,站着中庸的立场。地方教会的发展由此可知。
5.意大利的罗马
罗马人是敬神的民族,他们所崇拜的有两个对象∶罗马女神及皇帝。敬拜罗马及西泽大帝是政府一贯的政策。在基督徒方面,他们惟一的神是耶稣基督,若拜其它邪神或人等,乃犯亵圣之罪,这便是造成教难的原因。
6.非洲的迦太基
非洲地方教会的发展来自意大利,二世纪末,除了迦太基外,教会也扩展到毛里塔尼亚、撒哈拉沙漠和摩洛哥。戴都良说∶“基督徒占城市人口的大半”。这种说法虽然有点过份。但在公元二四O年召开的非洲教务会议,出席的主教达九十位之多。可见非洲教务的发达。尤其圣西彼廉和戴都良,都是很杰出的人物。
7.法国的里昂
里昂地方教会的发展可说是由于商业的来往,侨居在里昂的亚细亚人很多。圣依肋内便是亚细亚、罗马及西方三种文化的结晶品。公元三一四年的亚尔斯会议时,已有十六个地方教会代表出席。但里昂位居首席,可见其发展的情形。
从以上所说的看来,我们知道罗马帝国仿效外国的风气,不论在伦理和宗教,甚至在政治组织方面,都尽量采用。基督的教义很合乎当时人们的需要。所以各地方教会虽有不同文化为背景,然而却都接纳同样的福音。
这一点与我国不同;罗马帝国容忍且收纳圣教,因为它本身就没什幺固定的宗教,所以容易采纳其它宗教──天主教。因为它更合乎当地人的需要、道德、宗教的意识。在伦理方面我国的道德观并不逊于基督教的,基督教的教条也并不比孔孟的学说好,佛教的净化也不比基督教的坏。教会要用哪一套才能深入民心呢?这的确是中国地方教会难以发展的原因之所在。
乙∶君士坦丁时代的地方教会   
当时的地方教会在君士坦丁大帝庇护之下已享有自由。皇帝虽对教会好,不过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他召开第一届大公会议反对异端邪说,不是为了保卫信德,而是基于政治的理由∶维持国家的统一和公共秩序。
这时的地方教会以君士坦丁堡、安提约基、亚历山大及罗马占有重要的地位。前三者及耶路撒冷在东方教会方面占领导的地位,也是后来宗主教位纠纷的原因。因这四个地方教会在礼仪上渐渐与西方礼仪不同,故有东西教会之分;虽然如此,仍可说殊途同归。
丙∶黑暗时代的地方教会
这时期是指自西罗马帝国沦亡(四七六年)后,蛮族入侵,在所征服的地方与罗马人一同居住。地方教会不免受蛮族的侵害,另一方面也有改良的必要。今以地区的划分来解释各地方教会的相同和异点∶
1.法国教会
法国地方教会的兴起可归功于法王克洛维,他自四八一至五一一年间统治法国,皈依圣教是受他妻子圣妇克罗蒂德〈四七五-五四五〉的影响。皇帝对传教方面很是积极,建立了不少教堂和隐修院∶法国教会在皇帝的庇荫之下日渐发达。
2.意大利的地方教会
东哥德人在奥多阿塞领导之下侵入意大利,灭西罗马。罗马虽被灭,然地方教会并未被摧残,反而如我国元朝灭宋后,元朝官员接受中国文化;这些蛮族人便受了基督教文化的熏陶。尤其在狄奥多利长久统治之下〈四八九至五二六年〉,意大利维持了相当的和平与秩序。地方教会并未受到打击。
3.西班牙的地方教会
西哥德人在历史上不曾留下什幺永久性的影响,在亚奎丹的土鲁斯所建立的王国内,于五O七年亡于法兰克人。他们在西班牙所建立的王国,却能苟延残喘,一直维持到八世纪初才为回教徒所灭。
西哥德犹如日耳曼人一样很容忍圣教,因此地方教会发展很快。至十二世纪后,整个西班牙成为天主教国家。
4.英国的地方教会
英国的地方教会相似法国的,爱特贝特国王因爱妻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对教会发展大有贡献。
大额我略教宗派奥斯定等前往英国传教,奥氏便成为坎特布里第一位主教。
5.德国的地方教会
此地方教会的发展多有赖于英国及爱尔兰的传教士,被称为德国宗徒的波尼法爵,便是一位安格鲁撒克逊隐修士。
地方教会渐渐因语言、生活习惯的不同而渐渐独立,成为个别单位,各自为政,他们虽然有不同的习惯,语言等,但却都属于一个主基督的奥体。教长们都以这目标为人谋福利。

III中世纪的地方教会   
甲∶特利腾大公会议前期的地方教会
主教本是地方教会的首长。但自五世纪后,日耳曼民族占领了罗马帝国,整个情形为之一变。当法王和其它民族皈依圣教后,他们重建教堂,主教不再是地方教会的全权者,代之而起的是国王或贵族或地主。因此所建造的圣堂也都属于地主或贵族统治。
因此,教会的教长们便卷入了封建制度的漩涡中,成为帝国的附庸或诸侯。他们的任命自然也操纵在帝王手中。就职时须向帝王宣誓效忠;此乃中世纪时著名的“俗人授职问题”。授职后他们要尽附庸的义务,协助皇帝治理帝国,保卫疆土。
虽然有不少教宗,如良九世〈一O四六至五四年〉,额我略七世〈一O七三至八五年〉等,和一些大公会议努力改变此制度,但都未奏效,地方教会因而也受到很大的压力。
因此这时的地方教会含有神权和世权的势力,在政府及各种机构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也成为日后人们所攻击的对象。地方教会的精神渐渐丧失,而趋向世俗化。
乙∶特利腾大公会议时期的地方教会
特利腾大公会议〈一五四五至六三年〉是教会历史的转折点。会议的目的是改良教会,史称“反改革”时代,以针对玛丁路得的改革教会。
为反对誓反教的异端邪说,教会费了很多时间讨论圣事的重要性和神职人员的培养。一五六三年七月十五日第二十三会期所讨论神品圣事,说明地方教会神职的擢升,不得由世权干涉,而是由教会本身所甄选的〈DENZ.960〉。
因此这时的地方教会走上一新阶段,不少圣贤,如圣依纳爵,圣女大德兰,圣十字若望,努力恢复基督的真精神,使教会为之刷新。
丙∶特利腾大公会议后期的地方教会
这时的欧洲可分为两派∶罗马教会与新教派。英国、苏格兰、荷兰、德国的东北部,南部的乌登堡与瑞士,斯堪的纳维亚等地都是新教;爱尔兰、比利时、法国、德国南部、波兰、意大利和伊比利亚半岛都是罗马教会势力范围。十六世纪后,新教信仰与罗马天主教的信仰,在形成近代的国家主义中,都成为重要的因素。英国自伊利莎白一世以来,英国人却自豪是一个新教的国家,而西班牙也同样地以一个天主教的国家而自许。这时的地方教会可用整个国家教会为意识。

IV近代的地方教会    
一四九二年哥伦布及日后其它航海家给欧洲人大开眼界,使人们感觉世界的辽阔。地方教会意识也藉此伸展。西班牙及葡萄牙侵入中南美洲,欧洲文化得以传给当地的印弟安人,教会藉国家的武力,在所征服的地方上建立了地方教会。
甲∶圣统制地区的地方教会
公元一六二二年教廷创传信部,以管理传教区的事务,因此有圣统制和传教区地方教会的意识。
欧洲的地方教会多属于这类,因为它们的历史悠久,教会能自力更生,该地区的主教称为本地主教,故其发展很是迅速。
乙∶传教区的地方教会
历史家尼尔〈Stephen Neill〉在“教会传教史”〈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 Pelican’1971〉一书中谈及年青的和年老的教会。年老的指圣统制的,年青的指传教区的地方教会,我认为这种叙述很是适当。
我国教会始于利玛窦时代,但自国家主义兴起后,外籍教士掌管教会的意识使人感到一种阻碍∶传教士是外国人,给一般人带来“洋”教的观念。一切传教事业都学西方那一套,传教经费又多操纵在外人手中,这确实是对地方教会一个大打击。
现代的地方教会注重教会本地化,一个教会如果没有自己的领导者,不能算是独立。近代的教宗,尤其是本笃十五世,庇护十一世及庇护十二世,都很注重传教区地方的发展和本地神职人员的培养。
各地方教会都有它的文化背景,然而它们都信仰同一个基督,朝向一共同的目标前进。我们身为基督徒,不该受地方、文化和环境的限制,该朝向同一目的前进--推行中国基督化,建设一个理想的中国地方教会。

上一篇:中国民族主义与基督教之关系管窥下一篇:共融乎?祭献乎?-弥撒礼仪本位化应并行的两个方向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