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廿八主日(丙年读经)
读经一:列下五 14 ﹣ 17
答 唱:咏 98
读经二:弟后二 8 ﹣ 13
福 音:路十七 11 - 19
圣方济的故事为很多教友都不会陌生;但是,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可能不是人人都能掌握!在他的遗嘱中,圣方济如此描述: “因为当我是在罪恶中时,最厌恶见到痲疯病人;但主亲自将我领到他们中间……那我曾看来苦涩的,此刻对我的心身都成了甜蜜”(方济遗嘱1∣3)。因此,与痲疯病人的相遇便成为了他一生的转捩点:这是圣方济回头的初期,当他还没有清晰分辨自己的方向时,有一天,他在亚西西城山下的平原地,遇见一位痲疯病人。若照他过往的习惯,他必会掉头离去,且觉得呕心!但是,他不单没有离开,且下马往前,除了将一些零钱给他外,还热情地拥抱他、亲吻他。当他上马离去,回头凝望时,那位痲疯病人已不见了!那么,圣方济拥抱的是谁? 传统上属灵的解释:圣方济拥抱及接纳的是他自己;因为,人若不能接纳一个好像痲疯病人般,不健全、满有限制、不足、软弱的自我时,人便很难进入天主的恩宠境况,亦很难得到真正的皈依。同时,你若细读有关的叙述时,你会发现不是其他人的推动,而是圣方济主动地走向前;因此,人的皈依也是自身的主动,而非因其他事故的推动而成!
在本主日的福音是有关主耶稣洁净了十个痲疯病人的描述:从地理上的描述,我们可以理解这经验是发生在加里肋亚与撒玛黎雅附近的无人居住地带:“耶稣往耶路撒冷去的时候,经过撒玛黎雅及加里肋亚中间”( 路十七11 ) ; 然而,由于这个地理环境,当主耶稣进入一个村庄时, 我们无法知道这是犹太人或撒玛黎雅人的村庄。这是主耶稣遇见十个痲疯病人。由于痲疯病是一种传染性的皮肤病;因此, 患病者是需要被隔离:“凡身患癞病的人,应穿撕裂的衣服,披头散发, 将口唇遮住,且喊说:不洁!不洁! 在他患癞病的时日内,常是不洁。他既是不洁, 就应独居; 他的住处应在营外”( 肋十三45 );且要团居:“在城门口有四个癞病人……”(列下七3),故此,他们也许会来自不同的种族而团居在一起。但是,由于他们内心的渴望,他们并不是喊叫:不洁!不洁! 而是大声喊叫:“师傅,耶稣,可怜我们罢!”(路十七13 )在路加的众多叙述中,只有这些痲疯病人、那盲眼的乞丐(路十八38 )、和那悔改的右盗(路廿三42 ) 直接称唿“耶稣”;如此,他们表达了对主耶稣怜悯的渴求,亦因此主耶稣回应了他们:“你们去,叫司祭检验你们罢!”(路十七14 )
整个行动的焦点在于那份“注视”: 因为主耶稣在面对这些痲疯病人时,“定睛一看”(路十七14 ),祂看的并非他们的病情,而是看透他们的内心。他们是否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必得痊愈?正是因着这份信心,在主耶稣没有行动下,他们在往司祭验证的期间,得到了痊愈。但是,其中一位“看见自己痊愈了”(路十七15 ),知道了是主耶稣的大能,“就回来大声光荣天主”(路十七15 )。如此,他的信德求了他:“起来,去罢!你的信德救了你”(路十七19 )。试想想:那九位得到痊愈的痲疯病人在得到验证洁净后,当奉献了应献上的献仪,能回到他们原先所属的团体后,一切归于原状,便忘记了主耶稣的德能。然而, 触动了主耶稣及我们的是路加描述了这位回来的痊愈者:“他是一位撒玛黎雅人”(路十七16 )。当犹太人感到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只要按照法律行事便足够时,这位撒玛黎雅人却知道一切均是天主的恩赐,故怀着感恩之心赞美天主,“并且跪伏在耶稣足前,感谢他”(路十七16 )
然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否有这份“注视”?我们会否体验到主耶稣临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从祂的爱中得到动力,好使我们的生活能迈向真理、美善?事实上,若我们与主的关系只停留在“有求必应”的关系上,也许我们会相似那九位痲疯病人的反应一样。但是若我们与主建立的是爱的回应,那么,当我们体会到生命的一切,都是在爱内成长,且迈向爱的圆满,我们便会如同这位回来光荣天主的痊愈者,在主内得到生命的更新;故此,从前苦涩的, 也因主耶稣而变成甜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