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天主教朝圣服务协会(下称协会)是澳门一个非牟利的宗教团体。自2007年成立后,协会提供各种朝圣服务与活动,让大众认识天主教会在澳门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贡献。
下周一至五(9至13日)晚上7时30分至9时正,协会将再次开办第三次的导赏班系列,将一连五晚学习「圣若瑟修院圣堂」的历史和建筑特色等等。同时,又会特别到修院旁的藏珍馆学习,让教友能了解整个圣若瑟修院的历史。
协会干事李梁润琼女士接受《号角报》访问时指,圣若瑟修院圣堂内实在太多美丽的建筑与标记,不少教友和游客都特地前往:「里面有很多丰富的雕刻,整个巴洛克设计都十分丰富,所以很想与教友分享,让他们认识更多。」她又说,是次认识圣若瑟修院小堂可说是机会难得,并十分感恩得到李斌生主教的支持,期望今次能吸引更多教友参与今次的学习之旅。
自去年起,协会便开始举办这全新系列的密集导赏培育活动,直接到个别堂区或圣堂举办导赏班,以便有兴趣的朋友认识其堂区历史沿革、摆设和相关数据等。去年8月,首先到圣安多尼堂举行五晚的导赏课程;到了去年9月,则到圣老楞佐堂,并成功组成「导赏服务小组」,数月前起每主日开始在圣老楞佐堂提供数小时的导赏服务,让导赏员能学以致用。《号角报》早前亦访问小组的十位导赏员,让他们分享在服务时的心得。
受访的导赏员,全部均参与圣老楞佐堂的导赏课程,而且承诺在课程完结后参与「实战」,在堂区内作义务导赏不少于20小时。他们全部都是义务工作,过半仍有正职。他们表示,导赏服务暂时只在每主日下午2时至5时,每人按自己的时间挑选服务时间,因此不会感到特别吃力。
被问到参加这次导赏课程的原因时,每人都有各自的答案。其中一位导赏员李志英分享时指,以往有一段长时间日夜不停地工作,亦不知生活的方向与原因,直至数年前参与一个到其他国家的朝圣团,让她有不同的想法:「带团的那位导游介绍了很多东西,并引用不少圣经。自己虽然领洗多年,但自问仍很肤浅……因此这次的经验让我有另一种观点。」去年无意间参与朝圣协会的活动,便开始接触有关本地朝圣的资料,她说:「同时又认为应该多花时间给天主、为天主和教会服务。因为自己作为基督徒,也有一个责任,去做一些福传的工作。」
另一位导赏员马彩琼则表示,自己一向对教理、教会历史、各种事迹都感到兴趣,平时亦有到处参加各种不同的课程:「今次看到有这个课程,便毅然参与和尝试,亦有一个机会让自己可以作尝试,因为自己平时也不太懂得对答和交流等技巧。」她又说,参加课程是纯粹是为兴趣,但参与导赏服务,是一个克服自己的机会。
本身在2015年已参加协会举办之圣堂导赏课程的叶丽莲,认为今次系列的课程完全不同,因为当年的课程较广,每周上课三天、共20多个小时,因此今次的导赏课程会简单及精要一点。被问到为何锺爱导赏课程时,叶丽莲表示作为一名基督徒,应该要对教会有多点认识,同时又认为各个课程为自己都有很大的得着:「起码我做导赏前,我都会在家中先行温习,或勤力点看更多有关圣堂的历史。」
说到圣堂历史,她不同意背诵历史数据是最大的困难,而是与游客言语上沟通才是最难:「有时即使我用广东话作导赏,也会怕表达错误或不清晰,更何况用普通话或英语,所以曾十分担心不能表达需要导赏的内容。但我觉得只要用心去做,即使使用有限的语文技巧,对方亦会心领神会;而且,有时导赏在我学习沟通技巧方面都很有得着。」
她重申,只要用心去做,就不会觉得困难,反而更享受:「现在都做得很好,十分轻松。因为这是一个重任,我觉得我自己某程度上饰演了传教的角色,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本身投入教区工作、属望厦圣方济各堂的廖芷珊表示,自己以往都有参与导赏的课程,但都是大约十年前的事;直至最近才再次参与这系列的课程。为她而言,导赏是一个福传的机会:「借着以导赏的形式,可以有机会向其他游客和参观者去介绍一所圣堂。同时,我很想告诉他们,澳门不只是一个赌博的地方,而是也有很多的历史文物,尤其在2005年有数间圣堂都获纳入世界文化遗产,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去介绍澳门给其他人。」她又说,透过了解各圣堂内供奉的圣人事迹,也能够学习各圣人的信德与精神,在自己的信仰生活中实践,同时慢慢深化信仰生活,从而把圣人介绍给更多的人。
本身是圣老楞佐堂的教友黎咏昌称,在机缘巧合之下,从堂区的周安智神父口中得知此课程:「虽然在这堂区已有20年以上,感觉很熟悉,但原来自己认识的却不算多……现在学习更多在这里的细微地方:一梁、一木、每个圣像等等。」他又指,自己既然作为堂区的一份子,现在有机会能将堂区介绍给尚未认识天主的游客,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甚至为我自己来说,这[课程]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去认识天主教圣堂的建筑和历史,还有对圣人——圣老楞佐——有更深的认识。」
同样是圣老楞佐堂教友的汤赛君(Vivian),承认在参与课程后对堂区的归属感增强不少,亦发现主保圣人老楞佐的生平,对自己触动特别深,「认识和默想了他(圣老楞佐)的生平后,可见殉道圣人那股不怕痛楚、无畏死亡的精神,并带出教会最重要的一个财产,就是人、就是人灵;这是一个很重要和珍贵的信息。」
汤赛君又说,自己仍有很多不足,但知道仍需保持一份信心,一边学、一边做:「希望天主和教会都接纳我在导赏路上的不足,尽自己的能力、按自己的心继续去做。」他坦言自己并非专业导赏员,若确实要继续成为这方面专业的话,必须继续修读有关的课程,「我自己是以一个分享教会美好事物的一个态度,去完成这些导赏的工作。」
另一位导赏员谢润芳(Ada)今年一月开始慕道,三月开始加入导赏团。在服务期间发现,越听越感到有兴趣,于是便继续参与服务:「有时听到李太讲授一些故事时,会特别感到有兴趣,在上课后自己也会找寻更多有关方面的数据,又或者在服务的过程中,被游客问到一些问题而不懂得回答时,也会自己去找寻更多的数据;无形中,为自己也是学习更多,而且反而学习得更为深刻。」
谢润芳本身要顾及工作之余,又有参与其他进修课程。被问到会否因为熟读导赏工作的数据,而感到很大压力,她表示:「很奇怪,做导赏服务,你不会觉得好像多了一份工作的感觉,因为你会很开心、很期待的感觉,我也不知道为何呢!」经过两次、共六小时的服务后,她坦言所学到的比慕道班所学到的更充实、更实在,为自己接受洗礼也是一个很好的准备。
除谢润芳外,导赏团中也有另一名非教友。屈宝莲在访问中表明自己虽然不是教友,但对圣老楞佐堂有一股感情。她说:「以前都是做这方面的工作(业余的导赏:漫步澳门街的导赏员),所以都希望能将自己少少的时间,贡献给教会。」
当被问到有没有冲动去学道理时,屈宝莲坦言也曾经有这想法,但认为缘份未到:「但每当自己有任何希望,或感到失落时,也会诵念一篇圣母经,求圣母帮助(因为曾在天主教学校读书),从前都有这个习惯。所以,若你问我有没有兴趣当一名教友,我可以说:『有,但未到时候。』」
邀请屈宝莲参加导赏课程的区金萍则认为,认识李太、有机邀请好友一同参与该团体,也是一种缘份:「我本身是一名教友,但对很多事物都不太认识。偶然有次在电视上看到李太介绍圣堂的历史,感到十分深刻。谁知,有天在茶楼巧遇李太,便唐突地上前询问……然后李太便邀请我参加导赏课程;这就好像是为我而设,是天主的带领。我亦同时邀请屈宝莲一起参与。」
除了影响好友参与导赏这个福传使命外,区金萍亦希望自己能打动枕边人:「我夫家整个家庭都是教友,但不算太热心。丈夫知道我参与导赏服务时,也表示十分乐意,希望日后也能影响到他。」
至于教授课程的李太,则认为导赏工作首先要参加者有兴趣,并愿意付出。她又表示,其实澳门有很多人都感到有兴趣,只是现实很难留着一群教友去长期为这工作服务:「我觉得是一个大的挑战,所以我们要想一想如何维系一群有心的教友,去继续为这个工作发展。」
除此之外,李太亦希望能有更多年青人投身这个服务,「如果有多些年青人的话,我相信他们的思维会更加活泼,加上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为他们也会更大胆去创新和尝试。所以,传承导赏服务也是我目前最大的一个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