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投稿 | RSS
  训导文集 圣教法典 信理神学 多语圣经 释经原则 圣经发凡 教义函授 慕道指南 弥撒总论 再 慕 道 同 根 生 剖析闪电
  天主教理 教理纲要 神学辞典 思高圣经 圣经注释 圣经十讲 神学词典 天主教史 礼仪问答 告解指南 辩护真理 圣月汇集
  梵二文献 神学论集 神学导论 牧灵圣经 圣经辞典 认识圣经 要理问答 祈祷手册 弥撒礼仪 大赦汇集 新答客问 宗教方志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章 > 神学哲学 > 本位

“善书”所表达的信仰与基督福音的宣讲

时间:2008-01-04  来源:神学论集  作者:杨森富 点击:

-由善书宗教思想,研究福音讲题之选择-

        流行于民间的众多善书(劝世文),大都于书末标明:“欢迎翻印,以广流传”等字样。筹印善书的人们,派发那些善书,就像基督教人士的派发福音传单,都是免费赠送的。前者,主要的目的乃是劝人为善;而后者,除劝善之外,主要的乃是传扬基督的救恩。如果说,福音传单是种基督信仰的摘要介绍,那末,我们又何尝不可说:“善书”乃是民间信仰的具体说明!
        善书之编印,相传发源于宋朝,而盛行于明、清两代,至今仍然流行于民间。在明朝,由官方敕撰的善书,据李晋华撰:“明代敕撰书考”所列者,就有五十六种之多。(注一)
        当然,由官方敕撰的善书,其内容是多方面的,它包括:朝、野知名人士的动人事迹,用以宣扬忠、孝、节、义等伦理道德,并兼及善恶因果报应的说教等。无论官方敕撰、民间编印的善书,其表现于宗教方面的信仰,多属儒、道、佛三教合一体系。为分析善书的内容,及窥探其宗教信仰,兹以二、三善书为例,并评述其要旨如下:
(甲) 玉历宝钞劝世文:
        “玉历宝钞劝世文”、或作:“玉历至宝钞劝世”、为道士淡痴所撰,内中历述诸层地狱之苦,企在劝人行善,免陷地狱。据淡痴的弟子勿迷道人追述乃师所传:“玉历”之由来,略云:系得自玉皇天帝降旨,劝人为善者。
玉帝天恩,准赎罪恶,幽冥大开方便之门。今吾晓谕世人,须知人身难得,当活着时悔过作善,方可算得实在。因汝素有劝善之念,今转授汝,将此‘玉历’速钞传世。贫道闻听,跪接是卷。师已飞升,即照册钞录,奉劝世人。每逢圣诞日期,誓悔力行, 或将此卷刊印分传,展转广劝,化得一人改过为善,他能免过,你亦有功。惟愿世间男、妇,观听此言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莫待堕入地狱,而欲改悔无及、欲求人身而不能也”。
         书中所列诸神,包括:弥勒菩萨、阎罗天子、玉皇天帝、秦广王神、土地正神、宋帝王神、五官王神、观音菩萨、楚江王神、大城王神、泰山王神、都市王神、释迦牟尼佛、平等王神、转轮王神、天下都城隍神、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灶君神、酆都大帝、孟婆尊神等。显而易见的,上引如土地正神(土地公)、天下都城隍神(城隍爷)、君等都是道教的神;而其它显多属佛教的神。据“玉历”第五章:“玉历之印证”章内称:“玉历可证儒书、玉历可参仙旨、玉历可括佛教”,足证其宗教信仰,系儒、道、佛的三教合一体系。
         论到“玉历”之精蕴,该书第五章有一段论述到:
“吾观玉历,如菩萨之行愿,世尊之广教,将以此为木铎振响,人有善缘,守此条例,可造圣贤仙佛。人有恶根,悟此箴规,当免轮回劫报。今以二十条修身立命之本,为‘玉历’之精蕴,药世之良方。劝条列左,……”云云。
        而其所谓概括‘玉历’意旨的二十条修身立命之劝条,却纯为中国传统的德目,惟在注释下掺入宗教色彩而已。其二十条劝条,兹转录如下:    
一曰孝──孝行之首,天地所钦,居处日用,宜体亲心。
二曰敬──敬则无肆,每事兢兢;如承大祭,如履薄冰。
三曰忠──忠以报国,炳着乾坤;关侯武穆,不朽精魂。
四曰义──义无苟求,贞正自处;雁不重群,犬不二土。
五曰守──守身如城,嗜欲勿攻;素位而行,有初有终。
六曰忍──忍辱为荣,廉颇负荆;淮阴胯下,灭项功成。
七曰端──端人取友,不狎邪僻;教训正俗,乡党矜式。
八曰方──方先絮矩,复旷廉隅;不谐污世,落落自殊。
九曰仁──仁同天地,爱物爱人;先迩后远,始于亲亲。
十曰厚──厚德无疆,坤道之成;无为刻薄,怒触雷霆。
十一曰不骄不诈──骄则无礼,诈则无信;礼信肯忘,元良汨尽。
十二曰不贪不慎──贪而无厌,嗔而无歇,非堕饿鬼,即入蛇竭。十恶律云:贪堕饿鬼,慎入蛇蝎
十三曰不欺不罔──欺由罔生,心地难昭;死父生君,敢乱嚣嚣。
十四曰不邪不淫──淫是邪缘,见色勿迷;粉白黛绿,骷髅东西。
十五曰相亲相睦──亲爱存心,视无隔膜;天下一家,谁可疏薄。
十六曰同善同诚──明善诚身,圣训谆谆;同成正觉,不别群伦。
十七曰化己化人──人己立建,大化同归;烦恼消融,静者之机。
十八曰好道好义──道义光明,秉彝之性;常念在兹,所性坚定。
十九曰广劝广行──功成惟志,劝念修行;广大无私,普度众生。
二十曰无非无是──是非蜂起,端由妄为;圣哲无妄,本体不亏。
(乙)、太上感应篇(或简称:“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原为道家之经典。前清顺治十三年,曾由清世祖颁谕刊刻,分发于上下群臣,自是民间视之为善书,而将它刻送者颇多。其内容,依原书编排之顺序,计分为:明义(为全篇之纲领及序文),示警(言恶报以示警)、鉴察(极言纠察之应)、积善(举为善之端,使人知所奋励)、善报(备举善报,使人知所向慕、)诸恶(备举恶行,使人知所警戒)、恶报(复举横取枉杀等事,三致叮咛,重言以示戒)、悔过(言能悔改,即可挽回天心)、力行(总结善恶之报,勉人力行之)等十章。
        “感应篇”,劈头就说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接着又说: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又有三台、北斗神君 (注二),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 (注三)。又有三户神 (注四),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 辄上诣天曹, 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示警章第二、及鉴察章第三)
        显然认为:人之行善、行恶,将直接影响人之祸福:尤强调冥冥中有神明鉴察人之一切 行为,行恶者必致折福,减少寿命。
        论到行善者所能得到的诸般美福,该篇认为可得今世与来世之双层福乐: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注五)。(善报章第五)
        至行恶者所得的刑罚,除前述的“夺其纪算”(减少寿龄)外,该篇“恶报章第七”,更言:“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这和圣经:“善恶的报应及至子孙”(参考:申 5 : 9 - 10:诗 112 : 1 - 3)的说法,是很相像的。
         该篇第六章,论到诸恶,有如: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虚诬诈伪,……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注六),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埋蛊厌人(注七)……,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自咒咒他,偏憎偏爱;……晦腊歌舞,朔旦号怒(注八);对北涕唾及溺(注九),对灶吟咏及哭;……夜起裸露,八节行刑(注十);唾流星,指虹霓;……春月燎猎,对北恶骂……”等。
   除某些迷信、禁忌如:“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等外,其余所谓恶行,悉皆违背伦理、冒犯神明之属,大都和圣经的教训雷同。
   该感应篇又重悔过、及力行:
            “……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悔过章、力行章)
        明季,属于泰州学派的李贽,曾把“感应篇”与“因果录”相提并论,并以为是篇可导人延年寿益寿、子孙繁昌,得生天、净土;并且圣人所教之“爱物仁民”道德,可由实践而得官位、嘉誉、与长寿。他说:
     “余在秣陵时,与焦弱侯同梓‘感应篇’,后隐于龙湖精舍,后辑‘因果录’。今弱侯罢讲官,余又与之连舟南行。舟中间,弱侯示余郭伯象‘睽车志’,……‘睽车志’……,不知者以为好怪,其知者则以为可与‘因果录’、‘感应篇’同观。若能与‘感应篇’同观,则此‘睽车志’,岂曰载鬼一车也乎哉。因太上之旨矣。”(见“李氏续焚书”所收“选录睽车志叙”壹文。)
     “释氏因果之说,即儒者感应之说。予在白下时,闻嘉禾有慕空居士者,道是‘太上感应篇’最肤浅,兹与一二同志遂梓而序之,以见其最不肤浅也。近者延年,远者昌厥后,次则生天,高则径生净土,岂肤浅也哉!昔以此序,序‘感应篇’,故今复以此序,序‘因果录’。夫感应,因果名殊理一,是故不妨重出也。其序日:天下之理,感应而已。感则必应,应复为感,儒者盖极言之。且夫上帝何常之有?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故曰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天人感应之理,示人显矣!彼谈性命者,以福禄寿为幻梦。纵欲乐者以杀、盗、淫为天性,不能修慝辨惑而谓报应非圣人之经,不能爱物仁民而谓去杀乃惑世之语,……圣贤岂导人于杀乎?爱物如此,仁民可知,此大德者所以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其名与寿也。始感应之理为诬,圣人何用谆谆焉?明五福以劝之,而为是断然必得之语哉!是篇言简旨严,易读易晓,足以破小人行险侥幸之心,以阴助刑赏不及,……(李贽撰:“因果录序”)
        光绪九年,李用光与友人刻送“感应篇直讲”壹书时,在其序文中,亦极言“感应篇”道德教训之重要性,并称它为“苦海之慈航,危疾之良药”:    
    “太上感应篇之训世也,自士大夫以至庶民,……应家置一编,藉以省身、藉以劝俗。……继而思篇首有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固明明示人以趋吉避凶之路矣。读是书者,果能刻刻自省,有善必迁,有过必改,实心实力,不厌不倦,何难挽大劫之临,获再生之庆乎!予闻之而猝然惊、恍然悟。爰集同志,鸠资重雕,非欲因此邀福也,正欲藉以省过耳!况苍苍者天不加罪于悔过之人,苟能洗心涤虑,格遵宝训,则是书诚苦海之慈航,危疾之良药也。愿有志者同勉旃,曷胜幸甚!”( 李用光撰:“刻送感应篇直讲序”)
  于此,亦足见明、清学者对是篇道德教训重视之一斑。
(丙)、文昌帝君蕉窗圣训
  此训戒,计有十二端;
一、戒淫行──未见不可思,当见不可乱,既见不可忆,于处女寡妇尤宜慎。
一、戒意恶——勿藏险心,勿动妄念,勿记仇不释,勿见利而谋,勿见才而嫉,貌慈心狠者尤宜慎。
一、戒口过——勿谈闺阃,勿讦阴私,勿扬人短,勿设雌黄,勿造歌谣,勿毁圣贤,于尊亲亡者尤宜慎。
        一、戒旷功——勿早眠迟起,勿舍已耘人,勿为财奔驰,勿学为无益。勿见异思迁,身在心驰者尤宜慎。
        一、戒废字——勿以旧书裹物糊窗,勿以废文烧茶拭桌,勿涂抹好书,勿滥写门壁。勿嚼草稿,勿掷文尾,于途中秽间尤宜慎。
        一、敦人伦——父子主恩,尤当谕之以义。君臣主敬,尤当引之以道。兄弟相爱尤当勉之以正。朋友有信,尤当劝之有成。夫妇相和,尤当敬而有别。
        一、净心地——玩古训以惩心,坐静室以收心。寡酒食以清心,却私欲以养心。尤当悟至理以明心。
 一、立人品——敏事慎言,志高身下,胆大心小,救今从古,弃邪归正。思君子之九思,畏圣人之三畏(注十一) ,尤当不恤人言。  
 一、慎交游——始终不怠,内外如一,贵贱不二,死生不异,功过相规。化夷惠而师孔子,绝奸狂而交中正,尤当立身为万世交。
        一、广教化——遇上等人说性理,遇中等人说因果,多刻善书,多讲善行,尤当攻邪崇正以卫吾道。
  最后一端,“遇上等人说性理,遇中等人说因果,……”句,说明善书的中心思想,仍把儒家思想列为第一;而把道、佛二家的宗教思想列在其次。前面说过,善书系三教合一体系,于此亦见其层次之分。另一方面,对什么样的人就说什么样的话,又是一宗教家因人说教的传道方法。这和保罗的传道方法,多少是有点相像的:
                    “向犹太人,我就作犹太人,为要得犹太人。向律法以下的人,我虽不在律法以下,还是作律法以下的人,为要得律法以下的人。……向软弱的人,我就作软弱的人,为要得软弱的人。向什么样的人,我就作什么样的人。无论如何,总要救些人。……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林前 9 : 20 - 23)
  明末耶稣会士之在华传道成功,其因素虽不止一端,但会士之精通中国古籍,穿华服、操华语,能与当时的士大夫阶级阔谈圣贤之学,进而借机介绍基督信仰,当为其中最大的成功因素之一。有人说,如果一个想在中国地土传福音的教士,不懂中国儒、道圣贤之学,是别想在中国传道成功的。我相信这句话是诚然可信的。
        其它,通行于民间的善书,亦大多属于三教合一体系。如“阴骘文”(或称:“丹桂籍”,虽其主旨为劝人广行阴德,但文中却坦承其信仰背景,亦系属于儒、道、佛三教合一体系者:
     “或奉真朝斗,或拜佛念经,……:广行三教,谈道义而化奸顽,讲经史而晓愚昧。……”
全文所述道德教训,与前述“太上感应篇”略同,故从略不论。
      综观上引诸部通行于民间的善书,其中心思想可一言以蔽之,即:“由行善、正己化人,得人间福、禄、寿的现世利益,并经由神灵的保佑,万事亨通,或可冀进入神仙境界,免遭地狱苦刑”。另一方面,并强调善恶因果报应之不爽。
         但由官方所编订之善书,却与上述思想略有细微之出入。如明太祖的三教论,系以儒教为基干,道、佛二教为枝叶者。他说:
        “古今通天下,居民上者圣贤也。其所得圣贤之名称者云何?盖谓善守一定不易之道,而又能身行而化天,不愚顽者也。故得称名之。其所以不易之道云何?三纲、五常是也。是道也,中国驭世之圣贤,能相继而行之,终世而不异此道者,方为圣贤。未尝有舍此道而安天下,圣贤之称,未之有也。……斯道自中古以下,愚顽者出,不循教者广,故天地异生圣人于西方,备神通而博变化,谈虚无之道,动以果报因缘,是道流行西土,其愚顽闻之,如流之趋下,渐入中国,阴翊王度,已有年矣。斯道非异圣人之道而同焉。其非圣贤之人,见浅而识薄,必然以为异,所以可以云异者,在别阴阳虚实之道耳。……所以,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宦释论”)
“明实录”壹书,更为我们提供了太祖的神仙观:
    “上谓侍臣宋濂等曰……至如秦始皇、汉武帝,好尚神仙以求长生,疲精劳神,卒无所得,以朕观之,人君能清心寡欲勤于政事,不作无益以害有益,使民安田里、足衣食,熙熙皞皞而不自知,此即神仙也。功业垂于简册,声名流于后世,此即长生不死也。夫恍惚之事难,幽怪之说易惑,在谨其所好尚耳。”(“明实录”,洪武元年,闰七月丁卯条。) 
另有一处,亦有与上述言论相仿之记载:
        “上颇闻公侯中有好神仙者,悉召至谕之曰:神仙之术,以长生为说,而又谬为不死之药以欺人,故前代帝王及大臣多好之,然卒无验。……人能惩忿窒欲,养以中和,自可延年。有善足称,名垂不朽,虽死犹生,何必枯坐服药,以求不死,况万无此理,当痛绝之!(“明实录”,洪武三年,十二月已巳条。)
        文中所谓:“声名流于后世,此即长生不死”、“养以中和,自可延年;有善足称,名垂不朽,虽死犹生”等,完全系儒家方面的看法。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为什么官方善书之偏重于儒家道德教训的理由了。
二、善书中的宗教思想与基督信仰
        从上面所介绍的一些善书的内容看来,它有点像犹太教的律法,企图靠行律法(行善),来得到称义。虽然:善书的道德教训,和圣经的道德教训可互相引证者甚多,但这当中缺乏了一道亮光——即由基督恩典而来的光。一个中国基督徒,实在需要给他未归主的朋友,介绍更多有关救恩的福音,诸如:“因信称义”、“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十字架的救恩”、“永生”、“重生”,…等。
        也惟有经过基督,对民间道德教训,加以一番新的解释(就像基督徒通过基督,解释犹太经典一样),才能够使基督与他们所说的道理握手交谈。靠着圣灵的带领,使徒约翰曾经把希腊的“道说”(Logos)加以圣化,成为初期基督教思想的一部份。有外邦使徒之称的保罗,在讲道时,也喜欢引证外邦哲人的教训,诸如:哥林多前书 15 章 33 节所说的:“滥交是败坏善行”,以及使徒行传 17 章 28 所说的:“……就如你们作诗的,有人说:我们也是祂所生的。”等等。——当然,这些外邦圣贤的教训,如果不经过基督,不以基督教的方法加以解释,是永远无法加以引证的。“玉历至宝钞劝世”的编者,曾巧妙地引证儒、道、佛三家圣贤的言论,以证其道理之可信。其中,就引述司马温公所说的:“上有天堂,君子死后居之;下有地狱,小人死后居之。”其实,这句话基督教也可以把它引用过来,用以证道。我们要引用善书、或儒、道、佛三家用语,亦当作如是观。
(甲)、善书与圣经之类似教训:
            “善书”与“圣经”之道德教训类似者甚多,为便利教界之参玫,特选录数则较列如下 :
(1)  善书:“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太上感应篇)
圣经:“义人施舍而不吝惜”(箴 21 : 26);“你们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太 6 : 3)。
(2)  善书:“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太上感应篇)。
圣经:“只是我告诉你们,什么誓都不可起。不可指着天起誓,因为天是神的座位。不可指着地起誓,因为地是祂的脚凳。……”(太 5 : 34 - 37)。
(3)  善书:“知善不为”(太上感应篇)。
圣经:“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 4 : 17)。
(4)  善书:“不炫己长”(太上感应篇)。
圣经:“考究自己的荣耀,也是可厌的”(箴 21 : 27)。
(5)  善书:“受辱不怨”(太上感应篇);“勿记仇不释”(文昌帝君蕉窗圣训)。
圣经:“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 5 : 44)、“恨你们的要待他好”(路 6 : 27)。
(6)  善书:“不谐污世”(玉历宝钞劝世文)。
圣经:“你们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徒 2 : 40)。
(7)  善书:“相亲相睦”(玉历宝钞劝世文)。
圣经:“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太 5 : 9);“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 约壹 4 : 7 )。
(8)  善书:“淫是邪缘,见色勿迷”(玉历宝钞劝世文)、“未见不可思,当见不可乱,既见不可忆,于处女寡妇尤宜慎。”(文昌帝君蕉窗圣训)。
圣经:“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太 5 : 28)。
(9)  善书:“勿藏险心,勿动妄念”(玉历宝钞劝世文)。
圣经:“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 4 : 23)。
( 10 )善书:“貌慈心狠者尤宜慎”(文昌帝君蕉窗圣训)。
圣经:“有敬虔的外貌,却背了敬虔的实意,这等人你要躲开”(提后 3 : 5)。
( 11 )善书:“斗秤须要公平,不可轻出重入”(阴骘文);“短尺狭度,轻秤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太上感应篇)
圣经:“你囊中不可有一大一小、两样的法码。你家里不可有一大一小、两样的升斗。当用对准公平的法码,公平的升斗。”(申 25 : 13 - 15)
 ( 12 )善书:“依本分而致谦恭”(阴骘文)。
圣经:“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已强”(腓 2 : 3)。
(乙)、善书与圣经之异趣:
        “善书”与“圣经”在伦理、道德教训方面,可谓共通点较相异点为多。两者,在宗教信仰方面,亦有其共通处,即:重虔诚、及承认由善、恶而来的不同报应。
        但在宗教体验上,却有其明显的分野:
        (1)“善书”重个人灵修,并以为个人的灵修为邀福、及自救的方法。“圣经”虽亦注重灵修,但言明:世人不能靠行善以自救。就如提多书三章5节所记的:“祂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祂的怜悯,藉看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
        (2)“善书”里,容纳了属于自然界的神,诸如玉皇天帝(天)、北斗神君(星)、土地正神(地),……:等;并有庶物崇拜:如灶君(灶)、城隍爷(城池)………等;又有英雄崇拜:如关圣帝君(关公)等。同时,又容纳了属于佛教的诸神,如观音、释迦等。但“圣经”里,只有一位真神,即:创造万物的宇宙真宰。
        (3)“善书”里,没有一位中保,但“圣经”里却有一位人类的中保,即:道成肉体的耶稣。
        (4)“善书”中,不注重祷告,事实上亦未说明当如何祷告。但“圣经”却告诉信徒,当奉耶稣基督的名,随时随地,多方祷告;并有圣灵体贴信徒的软弱,在暗中不断地为信徒代求。
        (5)“善书”,多谈人死后刑罚之可怕,却未提及天国的福乐。“圣经”,却对地狱之刑罚、及天国之福乐,均有清楚的交代。
        (6)“善书”里,多有由迷信而来的禁忌,诸如:不可乱指霓虹、勿以废纸裹物……等。但“圣经”,却未有由迷信而来的禁忌;享有在圣灵里的自由。
        (7)“善书”重视现世利益,诸如:福、禄、寿等,但“圣经”却视世间的生活是暂时的,故注重永远的生命。
 三、适应中国风土的福音讲题
   我们对民间善书内容的探讨,至少可使我们了解民间宗教型态之一斑,笔者兹针对中国风土,拟出如下数则可行的“福音讲题”,以就正于教内贤达:
(甲)、简道举偶:
(一)讲题:善恶报应(经文:罗 2 : 6)
提要:
一、善报(罗 2 : 7;2 : 10)
 (1)“恒心行善,……寻求不朽之福的,以永生报应他们”(罗 2 : 7)。
Δ引证:以虔诚的哥尼流为例。——由于他的广行赒济、敬畏神、常常祷告,蒙神悦纳,神特差遣彼得去传得救的福音给他们(徒 10 : 1 - 8;10 : 44 - 48)。
 (2)“将荣耀、尊贵、平安、加给一切行善的人”(罗 2 : 10)。
   A 得荣耀、尊贵:
Δ引证:以约瑟为例。——由于他的逃避淫行,蒙神悦纳,终被高举官至宰相,得荣耀与尊贵(创39 : 7 - 9;41 : 37 - 42)。
   B    得平安:
Δ引证:约瑟由于行善,一切尽都顺利(创 40 : 2;21 - 23)。
Δ引证:但以理三友,由于敬畏真神,拒拜邪神偶像,虽被害而终被救赎(但 3 : 12 -17)
二、恶报(罗 2 : 8 - 9)
    (1)“结党、不顺从者的报应——邀神的忿怒”(罗 2 : 8)。
Δ引证:可拉党由于结党不顺从神而被灭(民 16 : 1 - 35)。
Δ引证:扫罗王由于不顺从神而被废(撒上 15 : 9 - 26)。
    (2)“将患难、困苦加给一切作恶的人”(罗 2 : 9)。
Δ引证:亚哈王由于引诱百姓拜邪神巴力,带来患难,乃有三年半的大旱(王上 16 : 31 - 33;17 : 1)。参考:雅 5 : 17)。亚哈王由于霸占拿伯的葡萄园而患难临到(王上 21 : 5 - 15; 17 - 21),后又在战场阵亡(王上 22 : 30 - 35)。
三、插入的话:
由于“善恶报应”,颇能引起国人的兴趣,故可视实际需要,在讲道中插入为民间所熟知的有关报应的小故事;或就地取材,引近日报纸所载新闻人物的善、恶报应事迹;或引用古人的教训,如;“好心有好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莫言不报,时刻未到”(俗谚);“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书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易经)等等。
四、结语:
(1)勉行善的,当恒心,又当接受福音。如哥尼流虽敬畏神、并有善行,尚须接受救恩,方可蒙得救。接受福音的,必得永生、并得平安(约 17 : 3;14 : 27、16 : 33)。
(2)当及时行善(约 3 :  11),竭力行各样善事(提前 5 : 10)。
(3)行恶的,当即悔改,若不悔改,终必灭亡(路 13 : 2 - 3)。
(4)因各人要按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林后 5 : 10)。
 
(二)、讲题:万恶淫为首。(经文:出廿14、17)
小引:我们从圣经历史中,特举出一位伟大的君王——戴维,如何为美色所胜,致众叛亲离,被神打击的故事,以为行淫者戒。
提要:
一、戴维王行淫的经过:
戴维见部属乌利亚妻拔示巴有色,遂召入宫中行淫。后为侵占拔示巴,不惜设谋杀害乌利亚。(撒上 11 : 2 - 4;14 - 17)。
二、犯罪原因:
  (1)为美色所迷(撒下 11 : 2)。
  (2)欲将行淫所怀之子,暗归乌利亚名下(撒下 11 : 6 - 13)。
  (3)恐事机败露,而谋杀乌利亚(撒下 11 : 14 - 17)。
  (4)乌利亚死后,纳其妻为已有(撒下 11 : 26 - 27)。
三、犯罪结果:
   被真神责罚,遭恶报:
        (1)刀剑不离戴维家(撒下 12 : 10 ; 13 : 28 - 29)。
        (2)其嫔妃归属他人(撒下 12 : 11)。
        (3)与拔示巴所怀之孽子死亡(撒下 12 : 14 , 18)。
        (4)家中发生乱伦事(撒下 12 : 12 - 14)。
四、教训:
  (1)当严禁眼目的情欲(太 5 : 27 - 30)、远避淫行(帖前 4 : 3)。
  (2)当敬畏神,又当爱世人,谨守诫命(太 19 : 17 - 19;可 12 : 29 - 31)。
  (3)恨弟兄的如同杀人,没有永生存在他里面(约壹 3 : 15),行淫及杀入的将不得进入天国之门(启 22 : 14 - 15)。
 
(三)、讲题:百行孝为先
小引:由于基督教不祀奉祖先神位,每被国人误会为不注重孝道。其实, “孝行”亦为基督教的重要道德教训之一,亟应加强讲解,以破除福音的障碍。
提要:
一、圣经的明训:
  (1)孝行之训,被列在“十诫”中(出 20 : 12)。
  (2)新、旧二约圣经均反复申明之(利 19 : 3;申 5 : 16;太 15 : 4;可 7 : 10、10 : 19;弗6 : 3),为一惟一带应许的诚命。
二、孝行人物举偶:
  (1)约瑟
    A  自小听从父亲的吩咐(创 37 : 13)。
    B  在埃及遇到哥哥,就探询父亲的近况(创 43 : 7; 45 : 3)。
    C  迎养父亲,以终其老(创 45 : 9 - 13; 48一)。
    D  遵父嘱将父亲遗体,归葬迦南故乡(创 47 : 30;50 : 1 - 14)。
  (2)路得
    A  夫死无人奉养其婆婆,由她承担奉养责任(得 1 : 16 - 17;2 : 17 - 18)。
    B  被誉为有此孝妇,比有七个儿子还好(得 4 : 15)。
 
(四)、讲题:福、禄、寿
小引:民间以“福、禄、寿”为人间三大美境。“多财、多子、多寿”称之为三多。近年,由于节约之风甚盛,多子已不再被视为福。但毕竟:“福、禄、寿”仍然是人们所羡慕不已的。但圣经里告诉我们:什么是最大的福气;如何才能得到荣耀的冠冕;如何才能得到永生。
 一、最大的福气:(福)
(1)耶稣曾夸赞留心听道的伯大尼村的马利亚说:“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 10 : 42)。那上好的福分,及不可少的一件大事,就是追求灵魂的得救(约 6 : 27;诗 27 : 4;约壹 5 : 11 - 12)。
(2)主耶稣明说:“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 16 : 16)。彼得也见证说:“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徒 2 : 38)。
(3)听道、受洗,又要行道,则必然得福(雅 1 : 21 - 25)。
二、不朽冠冕:(禄)
这些冠冕,都待你来领取,那就是:
(1)生命的冠冕(雅 1 : 12;启 2 : 10)。
(2)公义的冠冕(提后 4 : 8)。
(3)喜乐的冠冕(帖前 2 : 19)。
(4)荣耀的冠冕(彼前 5 : 4)。
三、永远的生命:(寿)
(1)遵行真神旨意的,必永远长存(约壹 2 : 17)。
(2)行善的复活得生,作恶的复活定罪(约 5 : 22 - 29)。
(3)信徒于末日必复活,被提升天,与主永在(帖后 4 : 13 - 18)。
 
(乙)、讲题之选择:
        讲题之选择,笔者以为:以醒目、本色化为贵。虽然,我们所传扬的是基督教的真理,但讲题却不妨由儒、道、佛诸家经典,或古人圣训、民间俚谚中摘录而出。如果你对儒教的信仰者证道,你可以孔子所说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或“士志于道”为题,转而介绍基督教的真理。如果你对道教徒讲道,你可以老子的:“不死者寿”、或道书的“长生不老”、“羽化升天”为题,讲述永生之道。又如果,你遇到佛教徒,你也可以“因果报应”、或“万事皆空”为题,讲述善、恶报应、及人生虽虚空,但应及时敬拜真神,遵守祂的诫命(参考:傅 1 : 2; 12 : 13 - 14)等等。
        要之,选择合乎民间宗教愿望的讲题,其好处乃是:
        (1)可让听讲者、和讲道者之间显得格外亲切。
        (2)可使国人了解基督教和他们所信仰的传统宗教,有那末多的相似点。
        (3)可让听讲者容易接受基督教的道理。
        非但讲题要本色化,就是在讲道时也应随时在适当的地方,插入若干为听讲者所熟知的古训、典故,当更能引人入胜。惟引用这些古训、或典故,不要显得很勉强,应力求自然;穿插贵能天衣无缝。
        无疑地,选择适应于中国风土的福音讲题,如能应用得宜,当可收“因地制宜”、及“按时分粮”的双层果效。至应如何选择合用的讲题,讲道者自有仰赖圣灵的随意引导了!
 
附注
注一: 明代官方敕撰善书有如下 56种:1)公子书、务农技艺商贾书”。2)“存心录”。 3)“女诫”。4)“昭鉴录”。5)“祖训录”。6)“辨奸录”。7)“孝慈录”。“资世通训”。9)“臣戒录”。10)“相鉴”。11)“昭示奸党录”。12)“清教录”。13)“精诚录”。14)“乡饮酒礼图式”。15)“御制大诰”。16)“御制大诰续编”。17)“御制大诰三编”。18)“省躬录”。19)“志戒录”。20)“纪非录”。21)“武臣大诰”。22)“谕武臣敕”。23)“武士训戒录”。24)“醒食简要录”。25)“彰善瘅恶录、续录”。26)“稽制录”。27)“逆臣录”。28)“永鉴录”。29)“世臣总录”。30)“教民榜文”。31)“储君昭鉴录”。32)“历代驸马录”。33)“历代公主录”。34)“集犯谕”。35)“戒敕功臣铁榜”。36)“古今列女传”。37)“文华宝鉴”。38)“仁孝皇后内训”。39)“仁孝皇后劝善书”。40)“圣学心法”。41)“传心要语”。42)“务本之训”。43)“为善阴骘”。44)“孝顺事实”。45)“外戚传”。46)“外戚事鉴”。47)“历代臣鉴”。48)“帝训”。49)“官箴”。50)“五伦书”。51)“历代君鉴”。52)“文华大训”。53)“女训”。54)“帝鉴图说”。55)“宝训实录类编”。56)“古今宗藩懿行考”等。
注二:“三台”、“北斗”均星名,俗云:主人寿。
注三:十二年为一纪,百日为算。
注四:俗云:“三尸,人身中自有之神。三尸神乘人寐时,每至天神治事之处,说人罪过”。
注五:俗云:“功行圆满,超居洞天曰天仙;炼形长在,地行不老曰地仙”。
注六:俗称帝王为天子,百姓为天民。
注七:埋蛊,妖术也。厌,魅也。刻木像人,埋于地上,书符咒以魅人。
注八:俗以初一、十五多神明生日,故禁大呼大叫,恐干犯诸神。
注九:俗云:北方,北斗众神所居,故禁向北秽犯。
注十:俗云:“四立,二分,二至叫八节。诸神于此时录人罪过”。故严禁于此期间用刑。
注十一: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又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见“论语”)

上一篇:儒释道所形成的中华民族宗教信仰下一篇:如何实现对佛教的交谈?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发布人身攻击、辱骂性评论者,将被褫夺评论的权利!
评论(共有 0 条评论,点击查看更多)
推荐资讯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父回忆录:一生的追随
百岁圣言会士郭福德神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则》,帮助司铎准备弥撒讲道
圣座颁布《弥撒讲道规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联合声明
有关成义/称义教义的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蒂玛圣母第三个秘密!
请不要以讹传讹,澄清法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记者向教宗做的访谈纪录“世上的光,教宗,教会,时代的征兆”
圣座新闻室向各界介绍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新途径
天津西开总堂开拓福传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承认自己是基督徒
据报道:前苏联总统戈尔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可贤主教
忆我可敬的老师——高
相关文章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