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期第卅一主日(甲年读经)
读经一:拉一14﹣二2,8﹣10∣答唱:咏131∣读经二:得前二7﹣9,13∣福音:玛廿三1﹣12
能够跟几位同道合的修道人坐下来分享,是一种福气。我们有一份共识,相聚不是为聊八卦,或作消极的抱怨,更不会把别人分享的东西用作爆料用途,到别处领功,从中取得好处。这些都是生活分享的基本道德守则(ethical code)。最近难得有机会这个支持小组(support group)再次聚会。畅谈之间,提到一种团体生活中的现象,不禁都一起叹息唏嘘,同时亦感无助。只是在基督内仍然继续相信和希望,尤盼上主垂怜我们这些「特选」的仆人,不要自恃自矜。从自己开始,不断醒晤、悔改、皈依。
两年前教会才庆祝过献身生活年;目的当然是表达对修道身份之认同,为修道生活作出再三肯定,向修道人士予以鼓励和支持,并盼更多人感召加入其行列。基督建立的教会,不但会众对象、服务模式和身份地位,都同样具有革命性之突破。
主耶稣以身作则,放下身段与门徒和信友同行共住,作一种在俗或在野形式的临在;因为非官方,故此不用说官腔,非在位,因而不处权势优越地位,为免惹来利益冲突争议。
慎防身份危机
修道人召叫的特质,在于更紧贴地追随基督,效法他的芳表。主动要求不同待遇,享受不必要的优惠特权,和不用跟从一般办公的原则与应该遵守之纪律,已经是有所偏差,不符耶稣建立之天国楷模。有一种顽劣的心态,表明自己既然已经放弃了一切,完全奉献给天主,修会与长上便得理所当然地满足他的需求。纵然犯错或怠惰,也耍狠摆出「你们能对我作甚么?」的无赖姿态。如此表现,真是有失身份。
不要以为领了洗、发过愿、已晋铎,便不会出现身份危机(identity crisis)。任何人都可能在生命中的某时刻、某际遇中遭受打击或引诱,从而导致迷失错乱,致使忘记了自己的承诺与初衷,质疑自己的生命路向,作出违反委身相许之生活方式的行为。建立的信德和价值观好像要忽然倒塌一样。此时,都需要旁人接纳支持,而非唾弃疏远,并以代祷扶助度过难关。牧者及时适当的开导,同伴的体谅包容,实是配合着慈爱天父的心意。不过仍需当事人谦诚地投奔上主的怀抱,在忍耐中祈祷、求恩、反省,从自己的皈依开始。倘若任由自己沉沦,甚至冲动放弃,乃可惜之至。
耶稣在民众前描述的现象,属于身份危机中的另一种反应,是扭曲的积极,同样有可怕的影响。「他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叫人看。」(玛廿三5a)基于缺乏内在的安全感,不由自主地追求外在形式上的肯定,夸大动作及特征,刻意地鹤立鸡群,从别人更容易辨认在突显的自己中,确认自己的身份。「他们把经匣放宽,衣繸加长。」(玛廿三5b)过度讲究不必要的细节,自己赋与它们无比的价值,却还要求别人认同,借此把彼此之间的距离拉开,以抬举自己。
耶稣还提及放开尊称与上座的要求,这又令我想起昵称为大赵神父的老前辈。他当了三十多年副院长,各任院长都信任他,欣赏他十分懂得拿捏这个本分的精神。不弄权,不霸道,不喜欢受吹捧,适如其份。从没有弟兄尊称过他「副院长」,他也绝不会因此而生气,认为这样对他不敬;但其实人人都在心里敬重他。除了偶然发一下脾气外,大赵神父总是笑咪咪的不争,不摆架子,还说着:「都一样。」
减去心魔 重拾可贵身份
这位老前辈的仆役精神(玛廿三11),亲力亲为的纯朴与神贫,使人怀念。他绝对不会「把沉重而难以负荷的担子捆好,放在人的肩上,自己却不肯用一个指头动一下。」(玛廿三4)他的稳重默默地表现于七十多年隐修生活中。到老临终,信德依旧,圣召坚实,是「恒居」圣愿的典范。恒居的意思,不独指长期居住在禁院内,更重要的是心神安守稳定于天主那里。
作为基督徒,我们的身份都视乎我们的信仰,而我们的信仰亦视乎我们与天主的关系。至于我们与天主的关系,更视乎我们有多少把他放在心上,并把自己放置在他身上。信仰告诉我们,我们是天父的子女。(罗八16)他与我们每人都在亲爱的关系里。我们相信借着体验天主的爱,带给我们稳定与平安。
稳定当然不等于不长进、无所事事、或是顽固执着。持续衰落也是一种「稳定」。容许个人或团体持续的松懈,让失德、斗争与分裂拖延,置之不理,亦欠公义,有违真理。耶稣已经与法利塞人和经师交锋够了。他们亦已离去,有了决定如何除掉他。他大概也预料到与门徒和信众一起的时间已不多了。耶稣于是鼓起神勇,要打破这种败坏的持续性,拨乱反正,指出当时法利塞人和经师们之错误,至少为受教的人点起明灯。击破稳定的恶性循环是皈依的开始,不是添加外在的甚么,反而是减去累赘的心魔,重拾天主赏赐自己的可贵身份。
圣本笃在会规里写下一句经验之谈:「(院长)且更该勉励争取人的爱戴超过使人畏惧。」(会规六十四章)虽是金石良言,若然断章取义,却会引起可怕的后果。那些基督的代表,甚至基督本人,我们就单凭他们使人怕或使人爱的感觉,而断定是不是良好牧人吗?这样实在太武断了,甚至是歪理。我们得先弄清楚是他们的问题,还是自己的问题。天主使人怕抑或是使人爱?恶人罪人怕他,善人圣人爱他。在罪恶中渴望归正向善的绝大多数我们,应该是又怕他又爱他。天主那份能推动人向善的力量,是爱的威严。我们若能心领神会,便会发出爱的敬畏。
主耶稣有时教导我们的语气是重了。难道牧养羊群时禁止使用牧仗?难道仁爱就只能呵哄包容,不可规劝和改正?
•李达修神父为香港大屿山圣母神乐院隐修士 |